Purific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ichuan Province Natural Medicine
四川省天然藥物分離純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
公司要聞
檸檬苦素類化合物黃柏酮:藥理活性作用與藥代動力學特征
本文來自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08
黃柏酮(Obacunone)是一種檸檬苦素類三萜化合物,廣泛存在于柑橘類水果及傳統(tǒng)中藥中。近年研究表明,黃柏酮具有多靶點藥理活性,包括抗腫瘤、抗炎、抗纖維化、抗氧化應激、抗菌(如抑制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新冠病毒)及調(diào)節(jié)代謝(如膽固醇、骨代謝和肥胖)等作用。其機制涉及調(diào)控TGF-β/SMAD、TLR4/NF-κB、NRF2/GPx4、TGR5/GLP-1等關鍵信號通路,并能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性。本文概述了黃柏酮近期的藥理作用、分子機制及藥代動力學研究進展,旨在為其開發(fā)為新型治療藥物提供理論支撐及實物支持。
英文名: Obacunone
中文名:黃柏酮
CAS號:751-03-1
分子式:C26H30O7
分子量:454.52g/mol
結構類型:Triterpenoids
來源:白鮮皮(Dictamnus dasycarpus)、黃柏(Phellodendron amurense)、吳茱萸、橙子、葡萄柚、檸檬
溶解性:溶于DMSO、甲醇、乙腈、難溶于水
LogP:3.2
中文副名:奧巴叩酮
英文副名:Obacunoic acid, ε-lactone,Tricoccin S3,Obacunoic acid 3,4-lactone
藥理活性作用
一、抗腫瘤作用
體內(nèi)實驗:
顯著抑制結腸癌模型(AOM/DSS誘導)的腫瘤發(fā)生,減少炎癥反應[1]。
體外實驗:
①胃腸道腫瘤:抑制結腸癌細胞(Caco-2、HT-29、SW480、HCT-116)增殖,誘導G1/G2期阻滯和凋亡;
②前列腺癌:通過抑制Akt信號通路誘導LNCaP細胞凋亡;
③乳腺癌:抑制芳香酶活性,降低雌激素受體(ER)表達;
④多藥耐藥逆轉:抑制P-糖蛋白(P-gp),增強化療藥物(如紫杉醇)療效;
⑤神經(jīng)母細胞瘤、腎上腺皮質腫瘤、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和黑色素瘤等[1]。
機制:
調(diào)控p53、Caspase-3、細胞周期蛋白及逆轉P-gp介導的多藥耐藥性[1]。
二、抗炎作用
1.通過抑制TLR4/NF-κB通路減輕潰瘍性結腸炎,下調(diào)IL-1β、IL-6等炎癥因子[1]。
2.抑制NF-κB和MAPK通路,減少TNF-α、IL-6等炎癥因子表達[2]。
3.抑制巨噬細胞遷移抑制因子(MIF),降低神經(jīng)炎癥中一氧化氮(NO)生成,從而改善脂多糖(LPS)誘導的小鼠BV-2小膠質細胞的神經(jīng)炎癥[1]。
三、抗纖維化作用
通過抑制TGF-β/SMAD通路,激活Nrf2/GPx4通路抑制鐵死亡,改善單側輸尿管梗阻模型小鼠的腎間質纖維化[1]。
四、抗氧化應激
通過激活Nrf2信號、抑制GSK-3β、調(diào)節(jié)線粒體功能及抗氧化酶活性,在腎臟、視網(wǎng)膜、肺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中全面對抗氧化應激[1]。
圖一 黃柏酮與Nrf2相互作用的機制[1]
五、抗菌與抗病毒
抗細菌:通過抑制群體感應(QS)和III型分泌系統(tǒng)(TTSS)降低病原菌毒力(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)[1]。
抗真菌:小鼠全身性念珠菌病模型中,5 mg/kg劑量延長生存時間,效果與氟康唑相當[1]。
抗病毒:分子對接顯示其可結合SARS-CoV-2的3CL蛋白酶和ACE2,IC50為31μg/mL,具有潛在抗COVID-19活性[1]。
六、代謝調(diào)節(jié)
抗肥胖:激活TGR5受體,促進GLP-1分泌,抑制PPARγ活性,抑制脂肪細胞分化及脂質積累[1]。
膽固醇代謝:靶向SCAP/SREBP通路調(diào)控膽固醇合成基因表達[1]。
骨代謝:通過雙重機制(促進成骨分化+抑制破骨生成)維持骨代謝平衡[1]。
抗糖尿?。?/strong>激活TGR5受體,抑制PPARγ活性,改善血糖代謝[1]。
七、神經(jīng)保護
抑制p38 MAPK通路,減少氧化應激與炎癥因子[2]。
藥代動力學
圖二 黃柏酮的主要代謝過程[1]
普思生物可大量供應黃柏酮,并可根據(jù)客戶需求進行委托定制生產(chǎn)。
性狀:固體
顏色:白色
儲藏條件:密閉、干燥、常溫
供應規(guī)格:克級至百克級供應,有成熟工藝,穩(wěn)定供應
理化數(shù)據(jù)來源:普思生物官網(wǎng)、PubChem、HMDB
參考文獻:
[1] Zhou Y, Gu J, Li J, Zhang H, Wang M, Li Y, Wang T, Wang J, Shi R. Obacunone, a Promising Phytochemical Triterpenoid: Research Progress on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. Molecules. 2024 Apr 15;29(8):1791.
[2] Zheng W, Yang S, Chen X.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obacunone from citrus fruits: A comprehensive narrative review. Fitoterapia. 2023 Sep;169:105569.
4000-369-963 028-85370565
3004654993@qq.com
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區(qū) 武科西二路8號
累計點擊量:410253次
關于普思 新聞資訊 產(chǎn)品展示 技術服務 人力資源 聯(lián)系我們
投訴郵箱:2850979128@qq.com
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蜀ICP備08100078號
【后臺管理】